http://music.tom.com2006年06月11日01:15来源:Tom 专稿爱地人
金曲奖似乎一直有与周杰伦唱对台戏的传统,而本届的金曲奖不但再次将这种“矛盾”升级,甚至更将周杰伦几乎完全踢出了局,《11月的萧邦》专辑最终只提名了“最佳编曲奖”和“最佳作词奖”两个奖项,而即使是后者有方文山这样的得奖专业户坐阵,也丝毫不能改变周董在本届金曲奖颗粒无收的现状。“凡是周杰伦的音乐,金曲奖就一概反对”好像成了本届金曲奖最为刺激人眼球的副标题,也难怪众多的“轮胎”以不收看金曲奖转播为要挟手段做消极却又与事无补的抵抗,不过,也许这也正是金曲奖所需要得到的宣传效果,可爱的杰伦迷们啊,不看转播多傻啊!不看白不看,因为无论你们看不看转播,其实都已经被金曲奖的组委会摆了一道。
从一开始周杰伦受排挤起,金曲奖就明显受到了许多无产阶级歌迷和被流水线音乐伤害已久的乐迷的热烈拥护,而之后台湾古董加骨灰级的音乐人胡德夫的隆重出场,更使得人们对本届金曲奖大打音乐翻身仗抱有了极强的希望,尤其是被主流流行乐压制已久的音乐人更似乎有种春天即将到来的错觉。事实上,金曲奖用一个胡德夫来堵为周杰伦打抱不平人士的嘴,确实是个相当明智的选择,毕竟无论这位老牌音乐人得奖与否,都能充分显示出金曲奖尊重音乐尊重老艺人的优良品格,同时,他的获奖也可以起到阻制其他艺人因为奖项而争风吃醋并大叹不公的可能,仅管有关他的消息甚至许多音乐人都要通过“百度”和Google才能搜索得到,但他身上那些耀眼的光环,却足够让许多有非议念想的人士闭嘴。
但本届金曲奖的进程却最终并没有在舍周推胡的安排上,走向前年“格莱美”放弃Usher而把Ray Charles推向无比高度并最终演绎成一次专场演出那样的过程。相反,反而是越到后来,越背离了他们在选择提名奖时那种坚持独立、坚持非主流的立场。王力宏获得“最佳国语演唱人奖”和陶喆用《太平盛世》获“最佳国语流行音乐专辑奖”几乎就像是对前几年王、周、陶三人合作出演的华语歌坛三国演义的复制,只不过金曲奖却是选择了一个人们已经对它日益改观印象、它也的确在为华语独立音乐做出许多推广贡献、而王力宏和陶喆却反而都处于缓冲期和更新缓慢期的时机,莫名其妙的再度杀出了一个以主流兼脸熟这样的华语颁奖特有传统的回马枪,这就不得不让人对本届金曲奖究竟初衷如何产生了怀疑。
无主题其实也正是本届金曲奖最大的特色所在,究竟是推广独立音乐还是向主流流行音乐致敬,相信每个关注金曲奖的人都无法做出一个明确的解签,尽管从一开始金曲奖就铲除了代表主流乐坛的周杰伦这颗“毒瘤”,但事实的进程却又更像是金曲奖单单对周董个人一己私欲的官方报复行为。毕竟,尽管《11月的萧邦》并不出色,但至少也应该和《太平盛世》或《盖世英雄》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完全的舍弃这张专辑以及这个人,反而说明了金曲奖有拿反独立这个时尚行为做幌子的意思。于是,本届的颁奖也就在时而主流、时而独立的一惊一乍中愈发显得杂乱无主题和旨意上的模糊游移。
除了“拜金小姐”拿到“最佳组合奖”等奖项突出了金曲奖近几年闹独立的好传统外,在很多奖项的颁奖上,都显露出它们做为一个专业奖项颁奖上的不严谨。该鼓励独立音乐时,却偏偏把奖顶给了未在状态期的主流歌手,该给更有冲击力的年轻后晋时,却又偏偏给了过气的唱作人,尽管金曲奖没能像其它华语奖那样把所有的掌声都献给主流大牌艺人,但它忽左忽右的立场却反而丢掉了一个颁奖礼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主见,无论是鼓励原创、扶持后晋还是力挺独立音乐,但本届的金曲奖却并没有显示出它应该有的音乐立场,至少没有像它曾经做过的那样用力挺陈绮贞、陈珊妮的主题,来让独立艺人有机会走到了主流舞台的最前沿。尽管它看上去在很多时候仍然在为主流乐坛浇一盆又一盆的冷水,但打击了周杰伦又“抚持”了王力宏和陶喆,这本身就像是走了老虎来了狼,反而让自己首先陷入了评选不公的局面里无法洗脱,并最终把一个应该是在走明星路线和音乐路线里任选一发展的音乐颁奖演绎成为一个态度暖昧、自相矛盾的大杂烩闹剧。